最近在手机领域又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卖点,就是指纹加密,比如iPhone 5S、iPhone 6,比如华为MATE 7,再比如魅族MX4 PRO等等,无一不是将指纹加密作为卖点,指纹识别功能的战争,已经从要不要放升级到了该放在正面还是反面了。 这其中一方面是因为用户不满足于手机已经具备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也因为用户的安全意识增强,手机承载了太多敏感信息,必须有一套足够安全的防护措施。可能因为指纹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因此造成了指纹比密码更安全的感觉,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如果抛开手机厂商的各种忽悠,仔细琢磨一下指纹识别本身,似乎就是另一回事了。
我们对指纹的使用已经逐渐丰富起来。如今一些手机上,只需要手指在指纹传感器上轻轻一按,一秒钟之内指纹就能被识别出来,并且让手机响应与之对应的操作,比如解锁,或者付款等等。这是如何实现的呢?
早在iPhone 4时代,苹果APP Store里就有指纹加密应用。只需要把手指贴在屏幕上,就可以进行加密、解密等操作,看起来像是把触屏变成了指纹传感器。其中绝大多数是骗人的,但并非没有道理。
本质上,手机上使用的这种指纹传感器也是一种电容屏,两者工作原理几乎是相同的,只不过相对于触屏而言,指纹传感器的分辨率高出了几个量级,因此能够识别出指纹特征。
不能否认,指纹识别器到手机系统之间的部分,是相当安全的。从硬件到软件,每一家厂商都在这个环节下足了功夫。有专门负责加密的硬件,有专有的传输协议,有防止破解的多重防护,一个强大加密网络把他们紧密联系起来,已经安全到几乎无法破解。
如果将指纹系统比作一把锁,这里就相当于锁芯的部分,而且这个锁芯近乎无敌。
但是,如果你复制了钥匙
问题的关键就在这儿。虽然指纹具有唯一性,但指纹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太常见了。不论工作、生活、娱乐,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可能把双手扔在家里或者藏匿起来。手会和各种东西接触,于是手指皮肤分泌出的化学物质,让我们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都留下了指纹。
早在1892年,警察叔叔就已经学会了通过指纹认定犯罪嫌疑人,而这种指纹一定是当事人不想留下的。
指纹能够用来侦破,是因为特定的指纹与特定的人之间有对应关系,但可惜这种对应关系是不对等的,也就是说通过一个指纹信息能锁定一个人,但是反过来则不成立,也就是说一个人在特定情况下,留下的可能并非他的指纹,因为不论你愿不愿意,都在到处洒落指纹信息,让别人有条件窃取并伪造你的指纹。
这种通过平面指纹重新生成立体指纹的问题是成本太高,因此手机中的内容要非常有价值才值得尝试,但是在反窃密的过程中,指纹传感器却成了降低成本的猪队友。如何轻松获取正确的指纹信息呢?接下来就看一个实例。
似乎已经不用废话了,接下来需要一点碳粉外加一段透明胶带
这是典型的钥匙忘在了锁头上。
指纹识别就是这样一种东西,用户一边以看似独一无二锁的方式保护了自己,一边把能解开这把锁的钥匙四处乱扔,还以为窃贼发现不了,其实窃贼是觉得不值得罢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指纹能够被破解,却流行起来呢?因为指纹是最方便的加密方式。
手机不加密最方便但不安全,手机加密码安全但最不方便,而指纹正好处于两者之间,在方便和安全上找到了一个易于让用户接受的平衡点。在手机产品上,即使有机会破解指纹,也不能保证窃密的投入与收益相当,指纹识别拉高了窃密成本和风险。
也就是说指纹识别是通过拉高成本逼退窃密者,而非安全性,但是随着各种移动支付的兴起,指纹识别已经不单单用来保护重要的信息,还将直接与个人财产紧密关联,那指纹识别还会安全么?只要值得,一定会有人破解。
不难想象在移动支付等新应用方式兴起之后,指纹搜集、破解也一定会形成一条产业链,所以如果真相信指纹比密码安全,恐怕会损失惨重。
智能手机指纹锁的安全性主要依赖于设备如何存储和处理指纹数据。如果指纹数据没有被加密存储,或者存储在容易被访问的位置,那么指纹锁就可能存在安全风险。
指纹数据可能会被黑客攻击获取,或者在设备丢失时被他人提取。此外,如果设备的指纹传感器存在漏洞,黑客可能利用这些漏洞来欺骗设备,从而解锁手机。
使用智能手机指纹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确保你的手机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都是最新的,因为这可能包含重要的安全更新;其次,不要将指纹传感器暴露在极端温度和湿度下,以免损坏传感器;再次,定期更改你的锁屏密码,以防止万一指纹数据被窃取时,攻击者能够轻易解锁你的手机;最后,避免使用过于简单的图案或密码,因为这可能会增加被猜测的风险。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