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周围的大气厚度趋势大致是赤道厚两极薄,根据地理知识,平均在2000至3000千米。
对流层厚度有以下分布规律:低纬地区(0至30度南北纬),17至18千米。中纬地区(30至60度南北纬),10至12千米。高纬地区(60至90度南北纬),8至9千米。其原因在于对流层的热量来自于地面辐射,低纬地区气温高,太阳辐射大地面辐射强烈,所以对流层最厚,中纬地区其次,高纬地区最末。
大气层的厚度并不是简单地与纬度位置成正比或反比关系。大气层的厚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通常是指从地表到大气层某一层(如热层、平流层等)的高度。在地球表面,大气的垂直厚度大约为100公里,但这种厚度并不是均匀分布的。
在赤道附近,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加上赤道处的离心力较小,大气会显得相对“膨胀”,因此大气层在赤道附近的平均高度要高于在两极。这并不意味着赤道上的大气层比两极的厚,而是说大气层的气柱高度更高。
相反,在两极,由于离心力更大以及温度较低,大气层会“压缩”,使得两极大气层的气柱高度相对较低。但这并不是说两极没有足够的空气供生物呼吸,而是整体的大气分布受到地球自转和地理因素的影响。
这种厚度的变化主要影响的是对流层和低层大气,高层大气(如热层、中间层和平流层)的变化规律则更为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包括太阳辐射、地球磁场等。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