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侵权,侵权责任法应当如何规制

2个回答

写回答

本次研讨会旨在对侵权责任法草案(二次审议稿)中有关网络侵权的规定展开讨论,该审议稿第三十四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受害人有权向网络服务提供者发出要求删除、屏蔽侵权内容的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得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失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该条规定是否足以对网络侵权行为进行有效的规制、是否还需要加以改进,与会人员展开了深入讨论。

网络侵权究竟具有多大的特殊性

网络侵权行为与一般侵权行为相比,究竟有何不同,学者们的观点主要有两种。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利明教授认为,与传统侵权类型相比,现代网络侵权具有很多特殊性,例如侵权方式特殊,侵权人和受害人数量往往很大,侵权行为一旦作出,负面影响可能波及的范围难以预测。因此,有必要专门规定。二审稿虽然有这方面的规定,但只有一个条文是不够的,应在草案中单独设立一章,涵盖的范围要宽泛一些,尤其是要对网络技术发展的趋势作出前瞻性规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王军教授认为,虽然网络侵权与新闻侵权有类似之处,但网络传播的范围更广、速度更快,保留时间更长,后果可能更为严重,立法应当对这种特殊性作出积极的应对;而且在责任的认定上,应当对信息提供者的责任、惩罚性赔偿金是否适用等细化规定。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张新宝教授持有不同的看法,虽然网络侵权在传播的速度、影响和后果等方面与现实世界的侵权有所不同,但是规范侵权行为的大多数法律规定对于二者都是可以适用的,因此不必对此再形成一套独立的规则。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石佳友也认为,在法律适用上,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对传统法律进行解释,能够应对现在的网络侵权问题,不必专门规定。

网络隐私权保护到何种限度

在网络环境下,如何保护隐私权?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应当受到何种程度的限制?

王利明认为,实践中利用网络侵犯个人隐私、盗用个人资料的问题非常突出。《刑法修正案(七)》已经规定了国家机关和公共服务机构必须承担对公民的个人信息予以保密的义务。与之相应,侵权责任法也应当赋予受害人有效的民事救济手段。由于网络侵权行为的后果往往具有不可逆转性,受害人对此应当有权要求损害赔偿。在判断网络侵犯隐私权时,必须要考虑公众人物隐私权应受一定限制,这样才有利于网络舆论监督的进行。

举报有用(0分享收藏

网络侵权责任法的规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明确了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要求他们对自己提供的服务内容进行监管,对用户发布的信息进行审核,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其次,它规定了网络用户的责任,网络用户在使用网络服务时,也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发布侵权信息。再次,它提供了侵权责任的追究机制,对于侵权行为,受害者可以向网络服务提供商或直接向侵权用户追究责任。最后,它还规定了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免责情形,如网络服务提供者在接到侵权通知后,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侵权信息,可以不承担侵权责任。

具体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该法还规定了网络服务提供者的避风港原则,即网络服务提供者只要对他人利用其网络服务实施的侵权行为不知情,也没有接到被侵权人的侵权通知,或者在接到侵权通知后及时采取了必要措施,就可以不承担侵权责任。

此外,对于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或者对于网络用户提供的信息未尽到合理审查义务,导致侵权行为发生的,应当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举报有用(0分享收藏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