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瘫往往会在脊髓受到损害之后而产生,它的临床症状包括下肢运动功能丧失、神经功能紊乱、疼痛等。但由于损伤的平面不同,所以临床的表现和愈合也有一定的区别。但大多数患者接受正规的治疗并做康复锻炼之后,往往可以慢慢恢复。那么截瘫怎么知道在恢复呢?
截瘫发生之后肢体的肌肉能力会丧失,活动力量也会变弱,经过药物和手术治疗之后,这些现象就会慢慢改善。特别是轻型的截瘫患者,加强锻炼很有可能会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而由外伤或脊髓内肿瘤、骨质增生、炎症性疾病所造成的截瘫,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局部若产生了疼痛或瘙痒的症状,则代表正在慢慢好转。但是要想知道真正的恢复情况,最好是定期去医院复查,这样可以随时了解到身体的变化,并制定下一步的治疗计划。
截瘫患者在恢复时是有一定征兆的,一般下肢会开始恢复疼痛和麻木的感觉,然后肌肉力量也会慢慢增加,也就是说下肢瘫痪不能活动的症状都会减轻。有些治疗效果比较好的患者,到了最后大小便功能也会逐渐恢复。除此之外,截瘫在恢复期间会有肌张力增高的表现,肌力会发生好转,到了后期主要依靠康复锻炼,所以需要增加患者的信心和耐心,提高锻炼的强度。但需注意治疗期间需要随时保持伤口清洁,等病情稳定之后再做运动。
截瘫的恢复方法有很多,除了要接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之外,还应该要加强体育锻炼。一但发现局部出现痛感,或者是可以感觉到温度的变化,肌肉和关节也能开始活动,就表明病情正在慢慢的康复,在这时患者应该要继续保持信心,积极的配合治疗。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