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瘫指的是脊髓损伤后,下肢神经功能丧失的一种疾病。大多数患者是由于外力作用导致的,例如重物压砸、交通事故等等。其次部分的脊髓疾病问题造成脊髓损伤,进而引发截瘫。这种病症对患者的危害很大,可能出现运动障碍、大小便失禁、下肢痉挛性瘫痪等症状,进而使患者失去自理能力。因此应该及时采取医疗措施,切不可拖延病情。那么,截瘫如何防止肌肉萎缩呢?
为了防止肌肉萎缩,患者首先应该积极恢复脊髓功能,使肢体恢复活动能力,这样就可以进行肌肉锻炼。一般来说,如果患者脊髓没有完全损伤,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较轻脊髓压力,改善神经功能。同时配合使用激素类药物、神经营养药物,以及抗痉挛药物来巩固疗效,缓解肌肉麻木无力的现象。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些药物效果显著,但长期服用会对人体造成损害,所以要控制药量,实时监测身体情况。
很多截瘫患者下肢会失去运动能力,建议积极治疗的同时,进行腿部护理工作,避免肌肉萎缩。通常情况下,父母及家属要定期给患者腿部进行屈伸运动,同时还可以通过热敷、按摩、针灸等方式共同治疗。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刺激肌肉收缩,尽量延缓萎缩的时间。当患者可以自主运动时,就应该进行坐起运动、抬腿运动,尽量恢复下肢功能。
综上所述,在治疗截瘫期间,患者可以通过按摩、针灸等方式刺激肌肉,避免出现萎缩的情况。在可以自助活动之后,可以按照康复训练计划进行床上肢体运动,或者下地借助辅助工具运动等方式,来恢复下肢功能,加强肌肉锻炼。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摄取蛋白质和维生素,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以免泌尿道发生感染。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