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掌、脚后跟痛可能与肌肉劳损、足底筋膜炎、跟腱炎等病理性因素有关。建议先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肌肉劳损:肌肉劳损是一种慢性的反复积累的微细损伤,脚长期过度活动、穿着的鞋子不舒适等,都可导致脚掌、脚后跟等部位肌肉劳损,继而出现持续性疼痛、酸胀、肌肉硬结或功能障碍等。临床认为,肌肉劳损就是无菌性炎症的一种,可通过局部制动休息、局部注射醋酸氢化泼尼松、手法推拿按摩等方式缓解。在有医嘱的前提下,也可服用非甾体镇痛消炎药物治疗,常见药物类型有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布洛芬缓释胶囊、吲哚美辛肠溶片等。
2、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是在足底的肌腱或筋膜等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和长期穿着高跟鞋、体重超标、长时间久站或走路等因素有关。足底筋膜炎的典型表现为脚掌、脚后跟部位疼痛和不适感、局部压痛、跛行等,可通过口服非甾体镇痛药物、舒筋活血类药物(常见药物类型有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布洛芬缓释胶囊、活血止痛胶囊、血府逐瘀胶囊等)缓解。
3、跟腱炎:跟腱炎是跟腱急慢性劳损后造成的无菌性炎症,长期大量进行体育运动、突然增加锻炼强度或频率等,都可能会造成跟腱炎发作。跟腱炎的典型表现为走路、跑步等运动时跟腱处疼痛、局部肿胀、局部红肿发烫等。跟腱炎可通过局部制动、口服非甾体镇痛药物(常见药物类型有萘丁美酮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布洛芬缓释胶囊、布洛芬缓释片、吲哚美辛肠溶片等)、物理治疗、局部封闭注射治疗等方式缓解。
除以上病因外,脚掌、脚后跟痛也可能与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因素有关。建议先就医进行检查,明确具体病因后对症治疗。治疗期间应注意局部制动休息、保持良好且规律的饮食习惯、戒烟戒酒、短期内避免进行重体力劳动,以促进患处恢复。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