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肌挛缩是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严重后果,一般是下肢或上肢血液供应不足,让肢体肌肉缺血坏死而导致的。这种疾病出现以后,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完善好各项检查,及时采用正确方式治疗,这样才能有比较好的改善效果,下面就来看一下缺血性肌挛缩怎样进行检查?
1、体格检查
患者如果出现畸形、运动功能障碍、剧烈疼痛等症状,就需要及时就诊做好体格检查。体格检查主要包括5P征、肌力检测、肢体视诊等,可以了解患者的血液供应情况、肢体形态、肌肉和神经功能等。
2、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CT扫描、血管造影、神经电生理检查等。其中CT扫描是为了确定肢体肌肉组织的损伤范围以及程度,血管造影检查能判断有无血管损伤,神经电生理检查是评估神经功能状态,可以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3、组织压测定
这种检查测量方法比较多,使用的测压仪不同,临界压也不一样。如果是做针刺测压法,需要用一只三通接头,把发病的骨筋膜室、加压用的注射剂、血压计等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闭合系统。然后将盐水慢慢的加压到超过组织压,可以看到塑料管当中的生理盐水水质有上下升降的现象,血压计上面的压力计数就是骨筋膜室的组织压,可以判断是否要紧急切开深筋膜治疗。
缺血性肌挛缩的检查方法就是以上这些,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后,再选择对症的方式治疗。如果是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的,需要立即切开筋膜减压,这样才能防止神经和肌肉出现缺血性坏死。治疗期间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这样才能促进身体恢复。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