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知道有很多的宗教信仰,却有许多宗教是我们不知道名字,起源还有发展的。就拿一度较来说吧,它起源于古印度韦陀教及婆罗门教,我们只知道印度教是世界的主要宗教之一。婆罗门教文化源远流长,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它与印度教的关系吧。
印度教源于古印度韦陀教及婆罗门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按历史发展,最先有婆罗门教,然后是出现佛教,之后出现印度教。佛教的成功,得力于婆罗门教的体系成熟,佛教的“无神”思想也算然彻底的颠覆了传统的婆罗门思想,但是佛教在印度发展不是很顺利,在公元12世纪,伊斯兰教的入侵之后就覆灭。
在伊斯兰教的压力下,印度本土的婆罗门教复兴,之后建立了新的婆罗门教——也就是现在的印度教。
所谓婆罗门教,是雅利安人的宗教,这个宗教的形成,是在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后,居于印度河流域的时代,后来,恒河流域产生了耆那教,特别是佛教等新宗教,经过长时间的相互影响,婆罗门教本身也发生了革新运动,故到近世以来,称之为印度教。但在本质上说,印度教与婆罗门教的意味,并无差别。所谓婆罗门,是雅利安人之中世袭的祭师阶级,他们在宗教上占有无上的权威,故将他们的宗教称为婆罗门教。
婆罗门教已经部分摆脱了早期吠陀宗教自然崇拜的色彩,也吸收了部分神秘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维,但对吠陀诸神的崇拜依然盛行;直到印度教成型,对湿婆和毗湿奴及其化身的崇拜才占据了中心地位,三大神也才上升到无所不在的、抽象的宇宙精神的地位,最终形成了湿婆派、毗湿奴派和性力派三大依据崇拜对象不同而划分的派别,而婆罗门教是没有这种划分的。
此外,婆罗门教时期没有神庙,不崇拜神明偶像(只通过祭祀来和神沟通),但印度教时期神像崇拜则几乎是信仰的中心,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世主(扎格纳特,简而言之,直接把一截木头当成神明的具现和化身)崇拜这种地步。
婆罗门教是印度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印度河文明时期。它主要通过吠陀经(Vedas)和吠陀补充文献(Vedangas)等经典文献来表达其教义和实践。
印度教则是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它包含了婆罗门教的核心元素,但同时也吸收了其他宗教和文化的影响。印度教中有多种神祇,包括一位至高神和众多的神和女神。印度教的教义和实践也更加多样化,除了遵循吠陀经典外,还受到乌达那吠陀(Upanishads)、瑜伽经、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等经典文献的影响。
婆罗门教强调种姓制度、祭司的权威以及吠陀经典的重要性,而印度教虽然也保留了这些元素,但其对种姓制度的重视程度较低,并且对不同神祇和经典文献的接受程度更加广泛。
总的来说,婆罗门教可以被视为印度教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印度教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