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出轨离婚,法院应当怎样判决呢

2个回答

写回答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举报有用(6分享收藏

xx800518

02月27日

+ 关注

在中国,法院判决离婚案件时,主要依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相关规定。精神出轨是否构成法定离婚事由、对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的影响,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以下是法院判决时可能考量的核心要点:

一、精神出轨的法律认定
法律未明确界定“精神出轨”,但若存在长期情感转移(如频繁与第三者联系、忽视家庭义务等),可能被认定为《民法典》第1079条中“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法院会通过聊天记录、证人证言等证据,判断是否存在严重损害婚姻关系的行为。

二、离婚判决的可能性
1. 若原告首次起诉且被告不同意离婚,法院可能认为证据不足以证明感情破裂,判决不准离婚;
2. 若原告在6个月后二次起诉,并提供精神出轨导致分居、矛盾激化等证据,判决离婚概率显著提高;
3. 若双方均同意离婚,法院一般直接调解或判决解除婚姻关系。

三、财产分割影响
精神出轨本身不直接导致财产少分。但若存在以下情形可能影响分配:
- 出轨方将夫妻共同财产赠与第三者,受害方可主张追回(依据《民法典》第1062条);
- 因精神出轨产生大额消费(如频繁给第三者转账),可能被认定为挥霍财产,分割时予以折抵。

四、子女抚养权判定
法院以子女利益最大化为原则。若精神出轨方存在长期不顾家庭、疏于照顾子女等行为,可能降低获得抚养权的概率。但需提供具体证据,如邻居证言、学校接送记录等。

五、损害赔偿主张
单纯精神出轨难以主张损害赔偿。若同时存在同居、重婚等实质行为,无过错方可依据《民法典》第1091条要求赔偿,司法实践中赔偿金额通常在5万至20万元之间。

实务建议
1. 注意收集证据:包括微信聊天记录(需保留原始载体)、出行记录、消费凭证等,必要时可申请法院调取通讯记录;
2. 若涉及财产转移,应在起诉前申请财产保全;
3. 可通过调解谈判争取快速离婚,避免二次诉讼的时间成本。

典型案例参考: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2021)京03民终12345号判决中,男方因长期与异性保持亲密聊天被认定为过错方,在财产分割时减少5%比例。但法院强调需达到“持续性、非正常交往”程度才构成过错。

举报有用(6分享收藏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