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蛙、松鼠、熊、极地松鼠、栗鼠、欧洲睡鼠、金仓鼠、蝙蝠、刺猬、乌龟等。冬眠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一种极端的但被调节的体温、代谢和其它生理活动的下降,是作为对减少能量消耗的适应。这种定义不包括变温有机体对环境温度下降而发生被动反应时的季节性或昼夜的蛰伏。因而,真正的冬眠限于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冬眠可分为入眠、深眠和出眠3个阶段。入眠动物体温开始降低到稳定地接近环境温度的过程,大约需要一到数日。
1、入眠:一般认为,体重迅速增加直到较稳定地停留在较高水平,则是动物已具备入眠的内部条件。否则环境温度虽低但动物仍不入眠。待体温调定到接近环境温度后,便进入深眠。
2、深眠:此阶段长短不定,一般可达数月之久。这时的生理状态发生极大变化。呼吸明显减少,如刺猬的呼吸运动,从常温的每分钟6~18次,降到每分钟1~3次(28~18℃)。
3、出眠:激醒初期,呼吸由节律性转变为间歇性。经过几次阵发性呼吸之后,又变成节律性呼吸,而且频率越来越快,如刺猬可达每分钟60次,待苏醒后又趋向平静,变成每分钟36~40次。
冬眠动物是指那些在冬季来临前为避免寒冷的气温和食物短缺而进入一种生理状态,类似于休眠的动物。这类动物的代谢率会显著降低,体温也会下降,从而节省能量。常见的冬眠动物包括:
1. 熊:如黑熊、棕熊等,它们在冬季寻找洞穴或树洞,通过减少活动量来节省能量。
2. 土拨鼠:如美国土拨鼠,它们会挖掘复杂的地下巢穴作为冬眠场所,巢穴中会有多个通风孔和食物储存室。
3. 松鼠:某些种类的松鼠也会进入冬眠状态,但它们通常不完全冬眠,而是在冬季偶尔醒来寻找食物。
4. 蛇:大多数蛇种都会通过冬眠来度过冬季,通常会选择洞穴、岩石缝隙或地下的温暖地方。
5. 两栖动物:如青蛙和蝾螈,它们能够在寒冷的环境中通过冬眠生存。
6. 昆虫:某些昆虫种类也会进入类似冬眠的休眠状态,以度过寒冷的冬季。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