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配料含福寿螺肉,厂商称高温灭菌处理,这样处理后食用是否可靠?

2个回答

写回答

PIPINO1

02月28日

+ 关注

零食配料含福寿螺肉,厂商称高温灭菌处理,这样处理后食用是否可靠?

针对零食配料含福寿螺肉的问题,厂商声称已经进行了高温灭菌处理。然而,福寿螺体内含有大量寄生虫,且国内曾发生多起因食用福寿螺而感染的事件,其中北京在2006年就有近百人因此受害。尽管高温能杀死部分寄生虫,但食用风险依然存在。

虽然厂商声称对含有福寿螺肉的零食进行了高温灭菌处理,但考虑到福寿螺体内寄生虫的数量和种类,以及历史上因食用福寿螺导致的感染事件,这样的处理并不能完全保证食用的安全性。高温确实可以杀死部分寄生虫,但无法确保所有寄生虫都被彻底消灭。因此,即使经过高温处理,食用含有福寿螺肉的零食仍存在一定的风险。

举报有用(6分享收藏

肥斯...

02月28日

+ 关注

根据2023年8月媒体报道,某品牌零食配料中被发现含有福寿螺肉。厂商回应称已通过121℃高温灭菌处理30分钟,符合国家标准。但专家指出,福寿螺可能携带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高温灭菌可能无法完全灭活虫卵;且现行国标未明确允许福寿螺作为食品原料。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因食用福寿螺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案例达15起,涉及42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建议消费者谨慎选购含福寿螺的产品。

关于处理后食用的可靠性:

1. 寄生虫风险仍存:实验表明,福寿螺携带的寄生虫需在100℃持续加热5分钟以上才能灭活,但虫卵耐热性更强。厂商宣称的121℃处理30分钟理论上可灭活成虫,但若原料存在虫卵污染,仍有潜在风险。

2. 原料合法性存疑:根据GB 10136-2015《动物性水产制品》标准,允许使用田螺、香螺等原料,但未明确列入福寿螺。厂商使用非目录物种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第34条。

3. 质量控制挑战:即使高温处理达标,若原料捕捞、运输环节中存在交叉污染(如与未处理螺类混装),仍可能导致二次污染。

建议:消费者应避免食用含福寿螺的加工食品,尤其孕妇、儿童等易感人群。选购水产制品时需核对配料表,优先选择明确标注为田螺、海螺等合规原料的产品,并关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23年已发布3次相关风险预警)的通报信息。

举报有用(6分享收藏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