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的历史族源和由来传说

2个回答

写回答

普米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是中国古代民族氐羌的后裔。那么,关于普米族的历史族源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普米族文化一起去了解关于普米族的历史族源和由来传说吧。

牦牛种说

最早从史料学的角度对“西番(普米)”进行考证的是方国瑜先生。方先生在《彝族史稿》中认为:“自岷江上游地区偏西南而下经大渡河至金沙江地带,古时居住着属于羌人的许多部落,其中徙笮(牦牛夷)为西番人(今称普米或藏族)先民。”后又在附说中提出分布在今越嶲、冕宁、石棉和峨边、马边之地的“勿邓、两林和董蛮、虚恨诸部为西番族”一观点与学术界商榷。

马曜先生在《云南各民族的由来和发展》中依据史料《后汉书?西羌传》中有关“牦牛种”的记载,认为“今西昌山有牦牛山,自来是以普米(西番)族为主的分布地区,且‘越嶲羌’又称‘髦牛种’则‘越嶲羌’中也有一部分藏族和普米族。”

何耀华先生在《川西南藏族史初探》一文中依据史料《太平寰宇记》“通望县有故牦牛城”,“阳台县、台登县郡旄牛故县地”认为早在两汉时期,旄牛夷就已聚居在今冕宁至盐源的广大地区。又结合《新唐书?南蛮传》和樊绰《云南志》中有关东蛮的记载,认为“普米族源于秦、汉时代之牦牛羌,唐、宋时期为勿邓、两林、丰琶诸部众多自称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元、明、清时期为西番的一个主要支系。今天云南兰坪、丽江、维西、宁蒗等县之普米族是宋、元时期西番众多支系中向南流徙进入滇西北地区的那一部分发展而来的。”

蒙默先生在谈及“东蛮故地与元明清东蛮故地的西番”时引用了方国瑜先生“筰人为西番先民”的观点,并又略作补充论证。蒙先生结合近世民族调查与清代文献《清史稿?四川土司传》和嘉庆《四川通志?土司志》,认为史籍所载四川西部的西番或番族其内涵是相当复杂的。分布在今四川西部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一带的藏族;居住在茂汶地区的羌族以及云南丽江、兰坪、永胜一带的普米族其先民都是西番人。

格勒在论述“氐羌南迁与普米族”时结合普米族的传说和文献记载中关于牦牛种羌南迁路线以及普米语语言分布区域同考古发现的氐羌文化———石棺葬分布地点进行对照,认为“普米族是祖先牦牛种羌从甘青一带南迁时,经过横断山区南北流向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进入越嶲或滇西地区。”

举报有用(6分享收藏

普米族的历史族源较为复杂,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的丽江、大理、迪庆等地,以及四川省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普米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藏缅语族彝语支,但长期以来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语。

关于普米族的由来传说,其中一种说法是源于古代藏族的一支。据传,在很久以前,藏族的一支在迁徙过程中,由于与主干分离,语言和文化逐渐发生了变化,最终形成了普米族。这种说法强调了普米族与藏族之间的历史渊源。

另一种常见的传说与自然环境和民族迁徙有关。传说普米族人是从西藏南部的察隅地区迁徙到云南、四川一带的,最初过着游牧生活,在迁徙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开始从事农耕活动。

此外,普米族还有许多其他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一些涉及到他们的祖先是从地下或其他神秘的地方迁出的,这些故事反映了普米族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

举报有用(6分享收藏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