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古代行军中或重要典礼上的大旗。大纛旗:大纛旗是桐乡大麻一带农村传统的地方民俗表演艺术,始于清道光时期,至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大纛旗兴盛于民国时期。现存于大麻西程家谷自然村的一面大纛旗上有上清宫,大漾里众助,泰山青府紫皇上帝,民国廿二年公贺等字样,此旗绣制于70多年前,当时盛行此风俗。
大纛旗表演一般是在每年清明期间的“蚕花胜会”上,它是迎会的开路先锋,后面是当地庙宇的五昌使菩萨。据传说,五昌使菩萨能将一路孤魂野鬼捉干净,所以,大纛旗所到之处,能保一方平安。
大纛旗高12米,旗面宽70厘米,由于旗高易吃风,表演时必须在旗顶上拉4根绳索,由4名男子分别站在四边拉紧,同时根据表演时旗杆的晃动不停调整手中绳索,以便使旗杆始终保持垂直状态。
六国大纛是指战国时期,即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周朝之后的一个时期,六个主要国家的旗帜。这六个国家是齐、楚、燕、韩、赵、魏。每个国家的大纛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和图案,代表了各自国家的文化和象征意义。然而,由于历史记载的局限性,并没有关于六国大纛具体图案的详细描述,后世对其形象的描绘多为推测和艺术加工。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