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乌戒中的之的意思

2个回答

写回答

264133009

03月01日

+ 关注

原文有三处“之”:

1、则之野,解释:动词,到,前往;

2、今夫世之人,解释:助词,的;

3、皆飞从之,解释:代词,他。

原文中‘’之‘’字代指假装哭丧的人。选自《寓林折枝》,作者: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举报有用(6分享收藏

youtor

03月01日

+ 关注

在文言文《乌戒》中,“之”字的使用具有多种含义,具体意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用法:

1. 代词:可以指代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例如,“乌戒之”中的“之”可能指代前文提到的某个人或物。

2. 助词:用于连接词语或句子,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起到语法上的连接作用。例如,“乌戒之”中的“之”可能用于连接“乌戒”与后面的内容。

3. 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这”或“那”。例如,“乌戒之”中的“之”可能表示“这个”或“那个”。

4. 动词:表示“去”或“到”的意思。例如,“乌戒之”中的“之”可能表示“去”或“到”某个地方。

总之,“之”在文言文中的用法非常灵活,具体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在《乌戒》中,理解“之”的含义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句子结构。

举报有用(6分享收藏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