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在文言文中的用法:⑴[代词]他,她,它(们)。
(之:他,指上文善术者)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
3、例:
①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4、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⑶[动词]往,到.去。
6、例:
①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
9、例: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0、②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11、⑸作宾语前置(倒装句)的标志。
12、例:
①何陋之有?②宋何罪之有?⑹我。
13、例: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⑺用在句末补足音节,无实义。
14、例: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16、)⑻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了消句子独立性。
17、例:
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18、②乐郊乐郊,谁之永号!⑼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20、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⑽用在句中(常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21、①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文言文中的“之”是一个常用的虚词,其用法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作为代词使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它”或“它们”,通常指代上文提到的人或事物。例如:“木之枝。”
2. 作为助词使用,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例如:“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3. 作为助词使用,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表示领属关系。例如:“国人之仕者。”
4. 作为助词使用,放在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的后面,组成名词性结构,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人”、“的了”等。例如:“闻之笑曰。”
5. 作为语气助词,表示提顿或解释。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6. 在宾语前置的句子中,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例如:“何陋之有?”
7. 作为动词,相当于“往”、“到”等意思。例如:“吾欲之南海。”
8. 连接定语与中心词,起连接和凑足音节的作用。例如:“夫晋,何厌之有?”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