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据悉,人类历史上最早关于地震的记录是在尧舜时代,到现在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发生地震的时候,大家要找安全的地方进行躲避。那么,大家知道地震时不能躲避的地方是在哪里?地震是什么现象?
地震时不能躲避的地方
一、别往床下躲
很多人认为,地震发生时,钻到床底下最安全,但这种做法是以建筑物的天花板不会落下为前提的,当建筑物的天花板因强烈地震发生倒塌时,这种方法就不可取了,因为掉落的天花板会将桌床等家具压毁,人如果躲在其中,后果将不堪设想。且床底下能躲不能逃,并非最佳的躲藏之处。
二、别进衣柜躲
大衣柜虽然结实,但是重心太高容易倾斜,且人一旦进入柜子里就会视野受阻,四肢受到束缚,同时造成的狭窄空间空气稀薄,氧气供应不足而造成呼吸困难,不仅会错过逃生时机,还不利于被救。
三、别靠窗边躲
现在的楼房一般都是框架式结构,砖起到的作用是隔风隔雨,但不承重。地震时,一次震动来袭,先是纵波上下动,后是横波左右晃,楼房常常是框架在墙没了,如果人们躲在窗户下,很容易被甩出去。高层楼面向马路的那面墙很不稳定,高层楼的窗户更要远离。
四、别乘电梯躲
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能使用电梯。因为地震后紧接着会停电,一旦断电,上不来下不去会卡在里面出不来。且电梯间容易崩塌垮掉,导致电梯快速坠落,构成对人体的次生灾害。另外,地震时电梯结构整体性丧失,亦不利于呼救及救援。
五、别入车里躲
发生大地震时,如果你在驾车,汽车会像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而引发交通事故。地震中,建筑物等倒塌将压扁车辆,使车内的人丧失逃生机会。同时,地震时灾情复杂,可能引发汽车燃油着火。
六、别在楼旁躲
地震的瞬间,房屋结构发生破裂、毁损和扭曲,结构破坏后的不稳定性,比如面临的余震、救援时扰动以及毗邻建筑物二次倒塌,构成对人类生命的威胁。因此,地震时要尽量快速躲开建筑物,更要远离有玻璃幕墙的高大建筑。
七、别钻桥下躲
地震对桥的桥台、桥墩、桥梁、支座等结构产生的破坏不容小觑,切记一定不要进入桥梁、隧道、堤坝,尤其不要停留在过街天桥、立交桥的上面和下方,这些地方很容易在地震中发生塌陷,正可谓是“待在上面会掉下来、躲在下面会砸下来”。
八、别依电杆躲
地震躲避逃生时,千万要避开危险物、高耸物或悬挂物,如电线杆、变压器、广告牌、街灯、物料堆放处、路灯、自动售货机等,除直接倒塌伤人外,还可能发生触电伤亡事件。地震可导致电线零落,易引发火灾。
九、别近山峭躲
“地震—山崩—泥石流”是具有关联的系列自然灾害链,震区若在山区,可能发生大面积滑坡、崩塌、滚石、泥石流等,这些次生灾害可能当即发生,也可能过后发生,像山脚、陡崖和陡峭的山坡等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更勿停留。
地震是什么现象
地震的一种基本现象是地面震动。强烈的地面震动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造成自然景观和人工建筑的破坏,如山崩、地裂、滑坡、江河堵塞、房屋倒塌、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断折、堤坝溃决、地下管道毁坏等。
在有些地方还会造成砂土液化,以致地基失效,引起结构坚固的建筑物整体倾倒。在大地震后,震中附近地区可能发生地壳形变,即大面积、大幅度的地面隆起(或沉降)和水平位移。海底大地震时,洋壳的大范围变动会引起海水振荡(大片水域突然上升或下降),可形成高达20~30米的大海浪,即地震海啸。
大地震还会激发地球整体的长周期自由振荡,持续时间为几天到几个星期。地震波的能量会有一小部分传入空气中,变成声波,即地声。在大地震时,还有可能观察到天空发光的现象,即地光,其成因尚不清楚。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地壳内部的岩石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或滑动所引起的,伴随着能量的释放,从而产生震动波。这种震动波可以在地面上引起剧烈的摇晃,造成建筑物、桥梁等基础设施的破坏,甚至引发次生灾害如海啸、泥石流等。
在发生地震时,有些地方被认为是不能躲避的,例如位于建筑物外的区域,因为在建筑物倒塌时可能会被掉落的物体或瓦砾砸到。同时,电梯内也是一个危险的地方,因为电梯可能会因为电力中断而停住,造成被困。在地震时,最安全的选择通常是寻找一个坚固的室内避难所,躲避在桌子或床下等稳固的家具旁边。
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伤害,提前进行地震应急准备和相关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比如,了解逃生路线,做好应急物资的准备,以及在地震发生时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地震的预警和监测系统也在不断改进,以期能更早地警告人们,从而减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