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种什么农作物夏至对农作物的影响有哪些

2个回答

写回答

我要1

03月03日

+ 关注

夏至其实是夏天比较炎热的时候了,很多想要在夏季种菜的人就要清楚在夏至前后种植什么是比较好的,那么夏至种什么农作物,夏至种玉米晚不晚,夏至前后有些什么蔬菜是可以种植的,那么接下来大家就随小编一起了解看看~

夏至种什么农作物

六月:菠菜、白菜、茄子、辣椒、番茄、黄瓜、丝瓜、西葫芦、南瓜、冬瓜、苦瓜、西瓜、甘薯、空心菜、生菜、茼蒿、青花菜、苋菜。

可以根据这个时间表安排种植的品种。

在夏至期间对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这时,华南西部雨水量显着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

近三十年来,华南西部6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夏至节气是华南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

夏至对农作物的影响有哪些

在夏至期间对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这时,华南西部雨水量显着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近三十年来,华南西部6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夏至节气是华南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开始,但是地表接收的太阳辐射热仍比地面反辐射放出的热量多,气温继续升高,故夏至日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节。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夏至后进入伏天,北方气温高,光照足,雨水增多,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害虫迅速滋长漫延,需加强田间管理。

夏至前后,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扬花,田间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气养根,保证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话说:“夏种不让晌”,夏播工作要抓紧扫尾,已播的要加强管理,力争全苗。出苗后应及时间苗定苗,移栽补缺。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因此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抓紧中耕锄地是夏至时节极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棉花一般已经现蕾,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要注意及时整技打杈,中耕培土,雨水多的地区要做好田间清沟排水工作,防止涝渍和暴风雨的危害。

夏至种玉米晚不晚

早播的夏玉米/在生长前期表现的优点

夏玉米适宜早播的时间在6月5号(芒种节气)前后。这期间播种玉米,只要湿度适宜,仅5一7天就能扎根发芽,既有利于幼苗生长,又可达到蹲苗的目的,并且这期间种植的玉米长势旺。

在玉米生长至6月20号 (夏至节气) 之后到7月6号 (小暑节气) 之前,正是苗后的拔节期。由于温度高和土壤表面水分蒸腾较快,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较弱,抑制了幼苗的生长,白天高温干燥几乎停止生长,而在夜间时生长缓慢,因此缩短了枝节。所以达到了蹲苗和壮苗的目的。这也就是俗语“有钱难买五月(农历)旱”的意义所在。

晚播的夏玉米/在生长前期表现的缺点

所谓晚播是在收获小麦后,6月21号(夏至节气)前后种植的玉米。虽然 芒种到夏至 仅差一个节气,但作为对种植玉米来说,影响非常大。

夏至种植玉米后,温度较高,确实有利于出苗。但同时因为这期间雨水较多,幼苗生长迅速,出苗后不间断的匀速生长,植株没有形成下粗上细、下短上长的健状节间;并且生长旺盛,植株脆弱,抗递性差。在后期很容易倒伏。并且拔节期延至小暑节气之后,后期抗倒伏能力强。

举报有用(6分享收藏

夏至(通常在公历6月21日或22日)是北半球全年日照时间最长的一天,此时气温显著升高,许多地区进入盛夏。在农事活动中,夏至既是作物生长的关键期,也是农民调整种植计划的重要节点。

一、夏至适合种植的农作物

1. 耐高温短周期作物:夏至后气温高、光照强,适合种植生长期短的作物,如绿豆、红豆、芝麻、荞麦等。这些作物耐旱性强,可在高温下快速成熟。

2. 蔬菜类:部分蔬菜如黄瓜、空心菜、苋菜、秋葵等可播种或移栽。南方地区还可种植耐热叶菜,如小白菜、生菜(需遮阳)。

3. 薯类作物:红薯(甘薯)可在夏至后扦插种植,此时高温多雨利于薯块膨大。

4. 区域差异:北方可补种玉米、大豆;长江流域种植晚稻;华南地区可种植双季晚稻。

二、夏至对农作物的主要影响

1. 气温升高:日均温普遍超过25℃,加速作物生长代谢,但持续高温可能导致水稻花粉败育、玉米授粉不良。

2. 雨水增多:夏至后进入汛期,南方梅雨持续,需防范洪涝;北方雷阵雨频繁,需注意田间排水。

3. 光照变化:日照时间达到峰值,促进光合作用,但紫外线增强可能灼伤幼苗,需适当遮荫。

4. 病虫害高发:高温高湿环境易引发稻瘟病、玉米螟、蚜虫等,需加强监测与生物防治。

三、夏至农事管理要点

1. 水分管理:水稻田保持浅水层,旱地作物需及时灌溉,同时疏通沟渠防涝。

2. 追肥控旺:对玉米、棉花等作物补充氮肥,但需避免过量导致徒长。

3. 中耕除草:雨后及时松土,改善土壤透气性,抑制杂草争夺养分。

4. 防灾措施:提前加固大棚、支架,防范台风、冰雹等极端天气。

总体而言,夏至是农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的关键期,需结合地域气候特点,科学选择作物品种并加强田间管理,以应对高温多雨带来的挑战。

举报有用(6分享收藏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