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翻译

2个回答

写回答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翻译是:倚靠在南京西门上的城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出自宋代词人朱敦儒所写的一首词《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1、原文是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2、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3、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4、原文如下: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5、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6、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7、译文如下:倚靠在南京西门上的城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8、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9、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流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

10、扩展资料:创作背景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

11、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

12、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13、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14、作者简介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

15、靖康、建炎间,屡召不起。

16、1133年(绍兴三年)以荐补右迪功郎,1135年(绍兴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校正文字的官吏)。

17、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

18、晚落致仕,除鸿胪少卿,秦桧死,依旧致仕。

19、1159年(绍兴二十九年)卒。

20、有词三卷,名《樵歌》。

21、朱敦儒早年以清高自许,不愿做官。

22、北宋末年大变乱发生,他经江西逃往两广,在岭南流落了一个时期。

23、朱敦儒一生的七十多年中,做官的时间很短,长期隐居在江湖之中,被称为天资旷逸,有神仙风致”的词人。

24、所以,他的作品有很大一部分反映闲适的生活。

举报有用(0分享收藏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作者】朱殊

【朝代】南唐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千林新月人归后。

落花时节,又逢君。

此时情绪,望君门。

注:此词原题为“金陵城上秋夜”,但流传版本中多为“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其中“落花时节,又逢君”,“此时情绪,望君门”两句并非朱殊原作,可能是后人添加或误传。原作应为: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千林新月人归后。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但原作情感与后传版本有较大差异,后传版本更多表达的是对故国的思念之情。这里按照广泛流传的版本进行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金陵城楼上所见之景,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思念之情。上片描绘了金陵城楼上的秋景,西楼之上,倚靠着清秋的景色,万里夕阳垂垂欲落,千林新月在人归之后。下片则表达了在这样的季节里,偶然与故人相见,却也引发了对故国的深深思念,此时的情绪只能寄托于对故国宫门的眺望。

需要注意的是,后两句话“落花时节,又逢君。此时情绪,望君门。”并不是朱殊原作的一部分,可能是后人添加或传抄时的错误。正确的应该是: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不过,按照广泛流传的版本,可以理解为作者在落花的季节偶然与故人相见,却也引发了对故国的深深思念。

举报有用(0分享收藏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