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古时,琴、棋、书、画并称四艺,用以概括汉族的传统文化。历代涌现出许多著名演奏家,他们是历史文化名人,代代传颂至今。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古琴是指什么?
拨弦乐器。原称琴、瑶琴、王琴,现代称古琴或七弦琴,是我国古代文化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乐器,距今约有三千年的历史。琴的全身是扁长共鸣箱,琴面多以桐木或杉木制成,背板多用梓木,上有龙池和风沼一大一小两个出音孔。琴身宽的一端为头。窄的一端是尾。琴头有岳山支撑琴弦,下有调弦用的琴轸。琴面上的13个标志称徽,用以识别音位。七条弦自外向内由粗而细,以五声音阶定音,常用的正调定弦为CDFGAcd,其他多种定弦法统称“外调”。演奏时右手拨弦,左手除按弦外还可拨弦、打弦,音色多变化:空弦发音刚劲浑厚,为散声;左手轻触徽位可得轻盈虚飘的泛音;左手按弦发音为按音。随着手指在弦上的移动可改变音高,产生连贯的旋律,此即古琴音乐最突出的特点——走指音。其音域超过四个八度,只用泛音就可以演奏完整的乐段。由于无品无马,演奏时可任意转调,古琴演奏方法多达百余种,技巧复杂,表现力丰富,可以模拟奔腾的流水声,也可以表现幽静的空谷,古代乐曲很多都因古琴才保存下来,而孔子、司马相如、蔡邕、嵇康等人也都以善弹古琴而著称。由于古琴音量小,多用于独奏或伴奏,很少使用于乐队中。
古琴是什么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汉族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自古“琴”为其特指,19世纪20年代起为了与钢琴区别而改称古琴。初为5弦,汉朝起定制为7弦,且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琴是汉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琴台被视为友谊的象征。大量诗词文赋中有琴的身影。
现存琴曲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主要流传范围是中华文化圈国家和地区,如中国、朝鲜、日本和东南亚,而欧洲、美洲也有琴人组织的琴社。古琴作为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是汉族文化中的瑰宝,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