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强制执行,法律上该如何规定

2个回答

写回答

Aiyiya

9小时前

+ 关注

律师解答

合同强制执行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合同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举报有用(0分享收藏

合同强制执行在法律上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合同编中。根据该编,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请求其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

具体而言,如果一方违约,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支付违约金或者赔偿因违约造成的损失。此外,对于金钱债务的执行,双方还可以约定由债务人向人民法院提交执行担保,或者直接申请支付令。

在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有权采取强制措施,如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财产,或者对被执行人进行罚款、拘留。但是,强制执行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不得滥用权力损害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需要注意的是,合同的强制执行需要以合同的有效性为基础。如果合同因违反法律、法规而无效,或者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人民法院将不予支持强制执行的请求。

举报有用(0分享收藏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