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土地确权纠纷时,当事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处理:
1、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就纠纷事项进行协商,以达成一致;
2、如果双方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当地人民政府处理,由人民法院作出处理决定;
3、当事人对人民政府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条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
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
土地确权纠纷通常是指对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承包经营权等方面的权利归属产生争议的情况。解决土地确权纠纷通常有以下几个途径:
1. 和解:争议双方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协商解决纠纷。
2. 调解:在和解不成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请求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土地管理部门进行调解。
3. 申请仲裁:当事人可以根据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 诉讼:如果调解和仲裁都无法解决纠纷,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确权纠纷应当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在处理这类纠纷时,应当遵循的原则包括:依法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从实际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