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刑事案件不能适用和解的:
1、可能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罚的案件;2、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3、渎职犯罪案件;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案件;5、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调停人或其他组织使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直接沟通、共同协商,双方达成民事赔偿和解协议后,司法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或从轻减轻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刑事和解的国内司法现状:(一)对轻伤害案件进行刑事和解的情况:实践中具体处理方式:(1)和解后不起诉或退回公安机关处理。(2)和解后起诉。(3)未和解起诉。(二)对未成年人和在校大学生犯罪案件进行刑事和解的情况:实践中具体处理方式:(1)和解后不起诉或退回公安机关处理。(2)和解后起诉。(3)和解后暂缓起诉。必要性与可行性:在中国引入刑事和解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中国进行刑事和解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有利于被害人利益的保障。2.有利于保护被追诉者的人权及预防犯罪。3.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刑事诉讼效率。4.符合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八条,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根据我国法律,刑事和解通常适用于轻微刑事案件,如某些类型的伤害案、盗窃案等,但并非所有刑事案件都适用刑事和解。以下是一些不适用刑事和解的条件:
1. 严重的暴力犯罪案件,如故意杀人、抢劫、强奸等,通常不适用刑事和解。
2. 职务犯罪案件,即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犯罪,一般不适用刑事和解。
3. 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案件,这类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通常不适用刑事和解。
4. 涉及公共安全的犯罪案件,如放火、爆炸等,因为这些犯罪对公共安全构成了威胁,通常不适用刑事和解。
5. 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案件,这类犯罪对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通常不适用刑事和解。
6.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犯罪中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案件,通常不适用刑事和解。
7.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是累犯,或者犯罪后逃跑的,通常不适用刑事和解。
8.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是未成年人,或者老年人犯罪的案件,是否适用刑事和解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9. 受害人明确表示不愿意和解的案件,刑事和解需要双方自愿参与。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