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期间,一般情况下,具体行政行为不因行政复议申请的提出而停止执行,但在特定情形下可以停止执行,那么行政复议停止执行的情形有哪些?
行政复议停止执行的情形有哪些?
1)被申请人或者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这主要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在对各种情况作出判断,如果认为停止执行并不损害社会公益,而不停止执行有可能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或者是基于其他特殊原因,可以作出停止执行的决定。
2)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
行政复议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裁定停止执行某具体行政行为的。例如,某城建部门,认为某单位的房屋是违章建筑,要求该单位予以拆除。该单位不服城建部门的处罚,而申请行政复议,并申请停止执行拆除房屋的处罚决定。行政复议机关经审查认为,如果拆除房屋将会给该单位造成很大的损失,暂不拆除房屋尚不影响周围居民或者正常的交通、环境等,因而裁定暂停执行城建部门的决定。
3)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
例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四十条规定:“对治安管理处罚提出申诉或者提起诉讼的,在申诉和诉讼期间原裁决继续执行。被裁决拘留的人或者他的家属能够找到担保人或者按照规定交纳保证金的,在申请和诉讼期间,原裁决(定)暂缓执行。裁决被撤销或者开始执行时,依照规定退还保证金。”根据这一规定,只要被裁决的人提供了担保,公安部门就不能在终局裁决或者判决前对被裁决人实行拘留。
行政诉讼期间能否停止执行?
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行政行为的执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裁定停止执行:
1)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2)原告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认为该行政行为的执行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并且停止执行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
3)人民法院认为该行政行为的执行会给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4)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
当事人对停止执行或者不停止执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行政复议过程中,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行政复议终止:
1. 申请人要求撤回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构准予撤回的;
2. 案件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使行政复议案件无法继续审理的;
3. 作为申请人的自然人死亡,没有近亲属或者其近亲属放弃行政复议的;
4. 作为申请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没有权利义务承受人的或者其权利义务承受人放弃行政复议的;
5.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经行政复议机构准许后达成和解的;
6. 行政复议申请受理后,发现其他行政复议机关已经先于本机关受理,或者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