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应当均等分割的。
我国法律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法律依据
根据民法典第1062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收益、知识产权收益等财产,原则上属于共同财产。离婚时双方可协商分割,若协商不成则由法院判决。
二、均分原则的适用
1. 协商一致可均分:若双方达成协议,法律允许对共同财产进行均等分割。
2. 法院判决的考量:若诉讼离婚,法院原则上按照均等分割处理,但需综合以下因素:
- 子女抚养方的权益保障
- 女方或无过错方的倾斜保护
- 一方是否存在转移、隐匿财产行为
- 家务劳动补偿制度的适用(民法典第1088条)
三、不均分的特殊情形
1. 过错责任:重婚、家庭暴力等重大过错方可能少分财产(民法典第1091条)
2. 财产来源贡献:对财产取得有特殊贡献方可主张多分
3. 债务承担:共同债务需先行清偿后再分割剩余财产
4. 财产性质差异:房屋、股权等特殊财产可能采取折价补偿方式处理
四、实务操作要点
1. 婚前财产与婚后财产的区分需提供充分证据
2. 房产分割需考虑登记情况、出资比例、还贷贡献等因素
3. 公司股权分割需遵守公司法与婚姻法的双重规则
4. 养老金、住房公积金等具有人身属性的财产可主张分割
建议涉及大额财产分割时,通过专业律师进行财产调查和法律风险评估,必要时可申请财产保全,以确保合法权益的实现。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