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前,学生有意实习,单位接纳实习,双方可签订实习协议,进入实习阶段,而实习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实践学习,仅是发挥自身才能,供双方加深了解的机会,并不代表未来会建立劳动关系。
如果双方有意建立劳动关系,则签署就业协议,除非一方毁约,否则就业协议的归宿就是劳动合同。学生毕业后到单位报到,签署劳动合同,就业协议失效。实习协议的本质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合同关系,双方发生纠纷应直接诉请到法院,法院处理的依据是合同法及其他民事法律,不适用劳动法,不受劳动法的特别保护;而劳动合同的签订即意味着劳动关系的建立,如发生纠纷,则应先诉至劳动仲裁,劳动仲裁及法院处理的依据是劳动法。
在实习期间学生并不能享受到工资、最低工资、工伤、社会保险等劳动法法定的保障,双方权利义务基本靠实习协议来自行约定,受教育法规及民事法规的保护。
1、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条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2、《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实习协议和劳动合同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文件,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双方的关系性质、适用法律法规、权利义务关系以及待遇等方面。
实习协议通常适用于在校学生或应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规定实习期间的职责、学习目标、工作时间、实习地点、实习考核方式等内容。实习协议的签订主要是为了明确实习生与用人单位在实习期间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实习协议的内容相对灵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双方需求进行调整。
劳动合同则是适用于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正式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劳动合同的内容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纪律、合同的期限、解除和终止、违约责任等内容。
在权利义务关系方面,实习协议主要体现的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关系,实习生在实习期间主要是以学习和实践为主,用人单位则需要提供相应的实习条件和指导。而劳动合同则体现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用人单位和员工双方在合同中都享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在待遇方面,实习协议中规定的待遇通常较低,甚至没有工资,而劳动合同中规定的工资待遇则要根据具体的工作岗位、工作能力和工作量来确定,并且要符合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