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不安排工作,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就可以申请仲裁。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如果用人单位不给劳动者安排工作岗位,不发工资,属于实际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违法解除的赔偿金。去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立案时需携带:仲裁申请书2份、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相关证据复印件和证据清单2份;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公司不安排工作的情况下,员工可以考虑通过劳动仲裁来解决争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工作内容、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如果公司无故不安排工作,可能涉及劳动合同的履行及劳动报酬的支付等问题,员工可以就这些方面提出仲裁申请。
但在进行仲裁之前,员工通常需要先尝试通过与公司内部协商或寻求调解来解决问题。如果这些途径无法解决问题,员工可以正式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并提供相应的证据材料,以便仲裁委员会作出公正的裁决。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