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止劳动合同法律依据如下:《劳动合同法》未采用劳动合同中止的概念。对于劳动合同中止,《征求意见稿》第二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中止或者部分中止履行劳动合同。劳动者应征入伍、劳动者被依法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劳动者失踪但是尚未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的,用人单位可以中止或者部分中止履行劳动合同。中止或者部分中止履行劳动合同期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暂停履行劳动合同的有关权利、义务。中止履行劳动合同期间,不计算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但是,因劳动者应征入伍中止履行劳动合同的除外。中止履行劳动合同的情形消失,除劳动合同已经无法履行外,劳动合同应当恢复履行。劳动合同中止的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因该条争议较大,后来正式通过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并未采用该条规定。但这表明政府部门也想对这种特殊的劳动合同状态予以规范,但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现。
中止劳动合同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中止劳动合同,如员工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同时,员工也可以在特定情况下提出中止劳动合同,如用人单位未按照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等。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