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中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方式有什么

2个回答

写回答

实践中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方式如下:

1.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2.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3.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4.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举报有用(0分享收藏

实践中,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履行请求,使已经经过的诉讼时效期间归于无效,诉讼时效重新计算。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这是最常见的诉讼时效中断情形。

2. 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义务人的明确同意,可以视为是对权利人请求的一种认可,从而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3. 权利人提起诉讼。一旦权利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时效即刻中断,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后,无论判决结果如何,诉讼时效都会重新开始计算。

4. 权利人申请仲裁。如果权利人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那么诉讼时效也会中断。

5. 权利人申请支付令。向法院申请支付令,以要求义务人偿还债务,也是中断诉讼时效的一种方式。

6. 权利人申请破产。在债务人破产的情况下,权利人申请宣告债务人破产,也可以中断诉讼时效。

7. 权利人向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请求保护其权利。

8. 权利人向调解组织提起权利保护请求。

举报有用(0分享收藏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